劉司治水短期防洪排澇 中長期施圍墾

2012-12-05

 

【本報訊】內港水患問題經常困擾該區居民和住戶。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表示,已委託珠江水利委員會科學研究院開展《澳門內港水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方案研究》,就內港水患問題及解決作出研究,相關工作報告為澳門短期及中長期的治水患方案,短期方案建議防洪、排澇,包括由媽閣航海學校至林茂塘港務局設防洪線,預計可抵禦十年一遇的風暴潮。以及在內港建兩個泵站,改善大天文潮朝期間海水倒灌。

劉仕堯表示,政府關注到內港水浸問題,於去年成立了「內港區域水患整治研究」跨部門工作小組,由工務局、運建辦、交通事務局、地圖繪製暨地籍局、環保局及港務局等,開展一系列之資料搜集、調查研究等工作。由於內港水患整治問題牽涉面廣,除排洪能力外,還會影響航道、漁業、客貨運、歷史文化、區域合作、水質、交通、衛生與營商環境等複雜層面。為了做好整體工作及實踐科學施政,跨部門工作小組已委託珠江水利委員會科學研究院開展《澳門內港水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方案研究》,並已進行多次實地調研,同時以水文分析、物理模型、數學模型、遙感分析等專項研究進行數據分析。現階段正有序地進行內港區域之數學、物理及地質模型資料分析等工作,並制定了短期和中長期的整治方案。

防洪:見縫施堵

為盡快減輕內港水浸的情況,報告中提出短期臨時方案,採用防洪及排澇兩項主要措施。防洪工程上,將由媽閣起至筷子基建成防洪導線,阻止海水湧入。經過不同數位的分析計算,措施擬定的高度為二點三米標準,採用「見縫施堵」的設置方式,於無防洪堤的部份使用局部工程措施填補缺口,包括:設實體直立牆、活動閘門、拍門、地面弧形擋水牆、防洪牆,以至加高堤岸等,預計可抵禦十年一遇的風暴潮。

排澇:修建泵站 

排澇工程上,計劃在內港以北及以南各設置固定泵站,修建雨水收集箱涵、自排涵閘,以及封閉外海出水口,同樣經過不同數位的分析計算,工程標準希望能達到即使面對五年一遇的廿四小時暴雨,泵排一小時後亦不會成災。有利於加強抽排水的作用及控制海水倒灌,可在短時間內將地面積水排清。

中長期圍墾可抵百年一遇風暴潮

中長期圍墾方案中,防洪標準可以抵禦百年一遇風暴潮作為設計考量;排澇標準設計希望能達到即使面對廿年一遇的廿四小時暴雨後亦不會成災。將研究在內港沿海加高堤岸的可能性,紓緩海水倒灌對內港的影響。結合輕軌二期、陸路交通外環路內港段等重大基建項目,整體考慮未來城市及內港的空間願景規劃、城市休閒定位,發揮內港與灣仔一河兩岸景觀優勢,整合考慮人員往來及旅遊項目,引入區域合作要素,充分利用區內公共空間、各項設施、文化保護等元素,引進新型產業,配合特區多元產業發展的施政目標。

劉仕堯表示,短期臨時方案有條件會於明年開展,但亦需要碼頭業權人的配合方可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