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港擋潮閘工程建設專案資訊單薄

何潤生冀當局釋出更多資訊擴大公眾參與度

2019-04-05

何潤生

海水倒灌似家常便飯般出現(資料圖片)

【特訊】內港擋潮閘工程建設專案現正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第一階段公示。立法議員、群力智庫理事長何潤生表示,政府現階段釋出的資訊較少,只有建設項目的基本概況,公眾較難深入表達意見,期望政府盡快展開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公示,釋出更多資訊,擴大公眾的參與度;同時,應儘快制定興建擋潮閘的時間表,落實建設方案,通過區域合作解決長期困擾居民的水患問題。

儘快制定擋潮閘建設時間表

為解決內港的水患問題,特區政府於二零一二年展開《澳門內港水域水利環境綜合整治方案研究》,採取「見縫施堵、防洪排澇」的原則,惜成效不彰。自「天鴿」後,本澳社會經歷重創,特區政府及社會高度重視防災工作,政府亦作出一系列治水規劃及民防措施應對。對於現正進行公示的內港擋潮閘工程建設專案,何潤生認為,當局現時釋出的資訊較單薄,只有一般性的建設項目基本概況(如名稱、性質、所在位置、建設內容與規模等),在該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圖中,澳門方面將有類似堤岸的建設,但卻未有在公示上作文字表達,內容模糊,公眾可發表意見的空間不大。他期望當局儘快展開第二階段的內港擋潮閘環境評估諮詢,釋出更多資訊,擴大公眾的參與度,有效收集居民意見。同時,期望透過兩地政府共同研究,提供技術支援,儘快制定有關治水方案及時間表,落實興建擋潮閘,急居民之所急。

長期治水方案需珠澳兩地合作

何潤生續稱,內港擋潮閘為長期治水方案,涉及兩地合作,主動權未必完全在澳門一方。特區政府必須配合中山及珠海的聯防協調機制,粵澳合作需要考慮擋潮閘的影響範圍,包括中山、珠海一帶,並不能單單只考慮、解決澳門本地的水患問題;因為當遇上風暴潮及大暴雨時,前山河是作為珠海或中山方面洩洪的重要水道,如使用石角咀水閘把雨水排出時,澳門方面的擋潮閘是否需要打開定仍然關閉,到時內港範圍的水位或排水問題如何解決,此等一連串的問題需要特區政府做好中山、珠海等周邊地區的防洪排澇協調工作,全方位地思考、研究如何能夠根本治理水患問題。

完善環評機制做到有法可依

何潤生補充,由於早前推出的《需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的工程項目類別清單(2017年版)》及《環境影響評估指引》均屬指引,不具法律約束力,期望政府積極完善本澳環境評估法律法規,盡快為環評制度進行諮詢立法,讓各界有法可依。

另一方面,他建議政府應積極考慮升高及拓展堤岸的可行性,善用水域管治權,升高堤岸並向外沿伸展,並以活動式水閘方式保留碼頭,此舉除了提升澳門抵擋極端天氣的水患能力外,還可一併建設澳門半島西側的外環路,有效疏導舊區交通,同時亦可與灣仔一起打造內港一河兩岸的景觀,美化景觀,一舉三得;有需要時,甚至可以預留空間給澳門輕軌東線建設,技術上完全可行,望當局積極研究,切實治理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