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2394號
2020年03月14日
星期六
中國新增確診病例降至個位數 何時才能宣佈『疫情結束』?
2020-03-14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電】(作者 張素 郭超凱)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13日通報數據顯示,境內新增確診病例首次降至個位數(8例)。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湖北省,新增確診病例自6日以來連續一周低於百例。另有多個省(區、市)相繼『清零』。
自今年年初以來籠罩中國的疫情或將散去,不少人也在談論有關疫情結束的話題。然而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的專家看來,即便是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的中國,也還不能輕言『結束』。
判斷『疫情結束』有何標準
『武漢確診病例數降至個位數,也許很快將會‘歸零’。但我們面臨著新的壓力,即來自境外的疫情輸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指出,當前不可太過樂觀,而應保持高度警惕。
身處臨床一線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也有相同看法。他對記者說,傳染病會否繼續流行,最關鍵要看是否還有傳染源。分析疫情最新形勢,他認為『整體不容樂觀』,原因在於國內仍有新增病例,國外更是多地暴發。
事實上,想要回答『疫情何時結束』,需要先厘清相關定義。學界對此尚無定論,而世界衛生組織在宣佈『非典』、埃博拉等疫情結束時曾基於一條標準:最後一例確診病例經過兩次病毒檢測均呈陰性起兩個潛伏期後,將被認為該疫情已經結束。
馮子健解釋說,按照以往標準,如果一個地區在病例『清零』後再過兩個潛伏期也就是28天,沒有再發現新的病例,基本上可以確定疫情已被阻斷。
鑒於新冠病毒更具隱蔽性,且出現『愈後復陽』『假陰性』等實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提出給這條『國際標準』再附加一條標準:『把現有的病例全部找出來收治住院或隔離,以確保不再有新發病例。』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在各國採取積極措施的情況下,6月份結束疫情是可以期待的。
防控目標不僅是『零病例』
截至12日24時,中國境內現有確診病例13526例(其中重症病例4020例),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2161人。
林炳亮據此指出,當前國內防疫應著重做好三項工作。首先,加強對危重症患者的搶救;其次,隔斷傳染源,不僅切斷『人傳人』,更要在源頭上切斷病毒從動物到人的傳播途徑;最後,防止境外輸入,『這是目前最重要的環節』。
鍾南山、李蘭娟、馮子健等多位專家也強調,要警惕境外國家病例輸入。一方面,境外輸入病例多為無症狀患者,加大了甄別難度;另一方面,河南、北京、廣東等地都出現了境外輸入,其中有患者刻意隱瞞行程,未按要求自行隔離,致使已『清零』的地區再度拉響警報。
如今,世衛組織宣佈新冠肺炎具有大流行特徵,未來幾天或數周內,確診病例數量、死亡數量和受影響的國家數量都會繼續攀升。對於已走出『至暗時刻』的中國來說,又該如何應對?
『要將防控策略從全面圍堵轉變為積極防禦和緩疫策略,把疫情防控常態化和長期化。』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深圳)院長舒躍龍在受訪時說,中國不應再把『零病例』作為防控目標,應暫停討論『什麼時候疫情結束』,特別是不要有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
中國橫跨『兩個戰場』作戰
當前,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4萬例。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的話來說,中國本國戰『疫』進入掃尾階段,而中國以外的『第二戰場』才剛剛正式開打。
橫跨『兩個戰場』,中國加強關口管理。例如,海關總署對入境人員採取有針對性的控制措施,落實健康申報制度。又如,面向一年一度春夏季攀登珠穆朗瑪峰的高峰期,中國西藏登山協會宣佈暫時關閉珠峰北坡(中國西藏一側)通道。
中國也在採取『雙線作戰』。對內,在本輪疫情流行高峰過去之時,中國最高領導人明確指出,『越是在這個時候,越是要保持頭腦清醒,越是要慎終如始,越是要再接再厲、善作善成』。受此號召,無論是醫院救死扶傷陣地還是社區防控陣地,都在『咬緊牙關,堅持到底』。對外,中國志願專家團隊已應邀奔赴伊朗、伊拉克、意大利等『重災區』協助抗疫。
近日,鍾南山應邀與歐洲呼吸學會方面視頻連線,介紹了中國抗擊疫情的經驗。該學會表示,鍾院士做了『非常有用和全面』的介紹,他們贊賞中國團隊在臨床信息和病例結果的快速共享和高度透明。
馮子健對本社記者說,中國在應對疫情的過程中積累了許多經驗,特別是對疾病特點、控制措施有效性等方面形成了一些認識,把這些經驗及時分享給目前確診病例增長的國家,有助於國際社會形成合力應對疫情。
舒躍龍提醒,這段時間將有不少華人華僑歸國,要及時將他們納入社區管理。同時,國內應加速經濟建設,加快疫苗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