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會成為全球化『終結者』嗎?

2020-03-14

【香港中通社3月13日電】 (香港中通社記者 張婕舒)新冠肺炎疫情繼續在全球範圍蔓延,打擊全球經濟,也引發國際社會對全球化浪潮的思考。不少西方學者近日表示,此次疫情可能會加速全球化衰退。中國經濟學者則認為,疫情將終結原有的全球化時代,推動國際社會進入新型全球化進程。

近年各國民粹主義抬頭,英國脫歐,再到美國發起貿易戰,全球化趨勢遭到了越來越猛烈的挑戰。此次疫情一度令中國工廠停工,連帶許多國家、許多行業生產停滯。世界衛生組織11日界定疫情為“全球大流行”,多國開始封關“鎖國”,例如印度12日起暫停所有外國人旅遊簽證,美國宣佈13日起對英國以外的歐洲地區全面實施旅遊限制,重災區意大利決定10日起全國封城防疫,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將於15日起封城,泰國日前也取消了18國的落地簽證資格……

有媒體預測,疫情將帶動反全球化浪潮更加高漲,各國政府在政策制定上都會更加保守,更強調對自身利益的保護。不少西方學者近日表示,此輪疫情可能加速全球化衰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哈羅德•詹姆斯近日發文指出,疫情造成的工廠停產已經打亂了全球供應鏈,而生產商已經在採取行動,以減少疫情暴露出來的遠距離薄弱環節。

美國經濟學家俞偉雄指出,此番疫情讓人意識到,全球化浪潮物極必反:“過去這些年,我們真是走了極端。一定程度的全球分工是好的,但如果走到極端,就很容易把自己暴露在風險中。”德國之聲記者則認為,這場疫情至少會讓人們重新看待國際分工。

也有學者持不同意見,牛津大學研究全球化與發展的教授伊恩•戈爾丁指出,疫情引發的恐慌加劇了貿易保護主義的趨勢,但這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純粹本地化的工業形式,對大規模生產來說,如今似乎已不可想像。遏制疫情這件事本身就需要國際協調,而全球化的基礎設施為協調提供了便利。

此輪疫情會否加速全球化衰退?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商學院教授陳甬軍13日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分析指:“這輪全球化從30年前冷戰結束發端,以發揮各國比較優勢為出發點,以資金、商品、人員在全球範圍內的自由流動為特徵,在世界範圍內形成了高效的產業體系和鏈條,大大推動了全球經濟發展;但也顯示出缺陷,例如導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各種地緣政治和全球熱點問題屢屢發生。國際社會雖已設立了一些協調機制,如二十國集團(G20)等,但對這次新冠病毒的全球傳播卻束手無策,反映了這種協調機制坐而論道的內在缺陷。”

陳甬軍續指:“所以通過這次病毒的傳播和最終治理,國際社會將進一步加強協調,推動形成更高層次的新型全球化。這個新型全球化並不是再退回到過去各搞各的狀況,而是要設計和建立一種既重視經濟發展、又注重社會治理,既有平時協商制度、更有危機時刻緊急協調和執行機制的全球化治理體系。”

陳甬軍強調:“實際上,中國領導人4年前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就是對這個新型全球化的一個基本設計構思。這次疫病傳播和資本市場動蕩,把全球70億人囗、23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綁在一條船上,淋漓盡致地反映出利益共同體的特徵,它會倒逼人類責任共同體的設計和運行。而這兩者的結合和連動,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體現。因此在舊的全球化經過如此一疫而逐漸消失之時,又會催生新的全球化的誕生和發展。這次疫情全球傳播事件,客觀上充當了新舊全球化轉化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