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涉港國安法』遠非『香港的終結』

2020-05-25

【香港中通社北京5月24日電】(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 莊敬千)“涉港國安法”立法消息釋放後,相關話題連日來引發國際關注,包括英國首相府、歐盟、英澳加三國外長均發表相關聲明。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國務卿蓬佩奧則給出激烈反應,分別發聲指責北京此舉是為香港高度自治承諾敲響“喪鐘”,威脅暗示如若法律通過,美國或對香港的“特殊地位”有所動作。英國《衛報》更援引香港反對派人士話指“這將是香港的終結”。

北京觀察人士指,美西方的危言聳聽和恫嚇威脅并不奇怪,亦在北京的意料和預案之中。香港今日成就源自“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香港背靠內地的地緣和政策優勢,并非外力“施舍特殊地位”形成。北京此番有決心、有准備,亦有能力實現“軟著陸”,涉港國安法不會變成“香港的終結”。

23日,中國主管港澳事務的副總理韓正在北京參加兩會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聯組會時表示,從國家層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是中央基於香港局勢作出的慎重決策。

分析認為,正是韓正所謂“慎重”二字,透露出了北京推出“涉港國安法”的底氣,證明高層對所要面臨的局面有充分考量,且有充足的預案應對美方可能採取的動作。

事實上,在美國對華遏制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北京早已按部就班准備,反守為攻。去年6月以來的“修例風波”後,面對肆無忌憚的外力干預,以及暴力“攬炒”日趨恐怖主義化的特征,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已提出相關國安建議。此後,中央治港系統架構重組,領導班子走馬換將,以“政治家思維”治港的“夏駱新局”拉開帷幕,北京開始主導香港政治議程。

觀察人士認為,北京選擇此時出手,并非無視香港民眾的意願,而恰恰是充分看到了香港社會自“修例風波”以來慘遭“攬炒”騎劫的困境。以疫後重建為契機,北京捅破“膿瘡”、拋出解決方案,有助香港社會在疫期凝聚共識,疫後在理性環境下重新出發。

就過往經歷而言,香港回歸中國23年來,北京的每一次出手均起到了力挽狂瀾的效果。從金融海嘯履行承諾不惜代價維護香港繁榮穩定,到非典疫情暴發後,為香港提供醫護用品、推動落實個人游等舉措帶動香港經濟疫後反彈;再到香港遭遇經濟轉型壓力,以新定位新政策為香港注入發展動能。可以說,與內地相連,就是香港抵禦風浪和挑戰的底氣。只要確保“一國兩制”方針不變形、不走樣,所謂的“香港終結論”就沒有市場。

與此相反,從去年以來,美國便不斷強化利用國內法進行干預,與香港反對派聯動,將香港在中美博弈之間的“棋子”作用最大化。從美國國會通過香港民主人權法案,到此番蓬佩奧等發表聲明,無一不是以香港獨立關稅區和金融中心的地位作籌碼威脅。

資本逐利,對市場的信心來自於穩定,而非動蕩。正如香港行政會議成員、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所言,訂立“涉港國安法”恰是有助於鞏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之舉,而美國將金融“武器化”打擊中國的干預行為,才是引起金融市場短期動蕩的原因。

回看過往,美西方一片唱衰香港的陣勢并不陌生。早在香港回歸前兩年,美國《財富》雜志就曾發表封面文章,預言“香港已死”。在香港回歸中國23年的歷程中,每逢遭遇重大政治、社會變故,類似聲音從未缺席。然而,如同《財富》雜志在2007年6月28日再度刊文致歉認錯一樣,香港特區在北京的治下非但沒有死亡,而是更加繁榮穩定。

觀察人士認為,發展是香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解決香港問題的“金鑰匙”。長遠而言,“涉港國安法”依法而定,針對面精准、市民權利自由無損、市場穩定可期,是對“一國兩制”在港實踐的一次重要完善舉措,將在疫情之後為香港重回穩定,複蘇反彈,打下重要的法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