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外賣網購機制有利行業健康發展

2020-08-01

【正視聽】關於食品安全的規管一直以來都是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道理很簡單也很明確-民以食為天嘛。自從網絡購物盛行以來,越來越多的商家也順勢而為把握商機,將自家的美食從普通的店面點餐直接上網銷售,甚至個別商家看好客情商機專門開設外賣點餐服務,隨著廣而告之的網絡宣傳加以粉絲美食推薦,商家的生意也是一天比一天好,這真是應了那句“創造讓機會無處不在”。機會是真無處不在就看你是不是慧眼識“天機”,特別是通過這次新冠疫情之後,更加顯現網絡銷售所潛在的巨大商機,就算是“限制令”再嚴謹,也擋不住外賣小哥的“點必達送必到”,開創了疫情下外賣生意的蓬勃發展。

但大千世界良莠不齊,這其中我們也不難看到一些沒有商業牌照的自由個體,雖然依靠自己的努力去開拓外賣服務賺取收益,自力更生這一舉動我們值得讚賞,但受制於場地加工食品的安全性,這大大增加了社會食品安全監管的風險,這個漏洞不堵將難以監管源頭,成為消費者權益無法保障的法外之域。回看上半年因為網購食品而引起的多宗食安事件,令多人腸胃炎或食物中毒,這也成為本澳很多議員、市諮委員、食安團體等等的關注,希望透過各類手段加以監管網購衍生出來的食品安全問題。在7月30日的立法會上,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在回應間選議員林倫偉的口頭質詢時表示,現時市政署已草擬好相關法規草案,將會在八月與業界溝通聽取意見,並爭取今年內推出有關的登記制度。同時亦指出把相關的加工及處理食品場所納入監管,期望新制在不影響業界正常經營的同時,能確保環境及食品衛生,保障市民身體健康。

現時本澳約有近兩千間外賣店有開業登記,所涉及的從業人員也將近萬人,這只是初步估算,如果採用行政準照制度將會導致很多商家因經營條件不適合而無法經營,這對穩定社會秩序產生很大影響,導致大批創業者無法生存,大大打擊政府政府倡導的創新創業方向。政府這次把自願改為強制性登記制度,但又不是以行政準照來強制發牌也是體恤民情,順應時代和市場創新所產生的一大批創業新潮流,既為市場帶來活力也豐富消費者的選擇,更加能緩解社會就業帶來的壓力,是一件值得鼓勵的做法,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政府在這方面對創業這的支持,希望雙方能順應潮流多加溝通,從而解決不期而來的各種問題服務好廣大中小企業。

網絡購物帶來的商機無限大,物流的配合才能讓網絡商機最大化。網購和物流是影響我們未來生活至關重要的兩樣東西,但從中衍生出來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本澳在處理與內地網購方面達成“消費投訴轉辦平台”,這為澳門消費者築起一道放心牆。隨著大灣區社會融合程度趨於活躍,跨區消費活動自然是越來越普遍,但就目前而言我們都是在內地的網絡平台購物消費,澳門何時也能有相應的網絡銷售平台如淘寶、天貓、京東等,讓澳門商家在上面銷售,服務廣大內地同胞呢?目前相應的電子支付系統已經開始趨於跟內地同步,如果能在內地的大型網購平台也加入澳門版面,相信這將是又一個讓青年人創業的好平台,這對豐富澳門產業結構和就業壓力帶來新的活力,只是這樣的平台何時也能落戶澳門?當局是否有想過以澳門為網上貿易窗口,通過網購的方式向內地消費者銷售海外優質商品這一構思?當然,這些涉及到如何解決通關、賦稅、物流等問題,筆者相信只要解決這些問題,將會為澳門的產業結構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