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帶頭『抵制』北京冬奧 為何沒能一呼百應?

2021-12-17

【香港中通社12月16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殷田靜子)在英美澳加等國家宣佈“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後,國際奧會(IOC)主席巴赫15日表示,參加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90個國家的政府,大多數都沒有選擇加入“外交抵制”行列。這場由美國帶頭的“抵制”行動,為何沒能在全球一呼百應?

美國政府12月6日正式宣佈,基於“人權問題”,美方將不派任何外交代表或官方代表出席北京冬奧會,對冬奧會進行所謂的“外交抵制”。在美國開了“第一槍”後,“五眼聯盟”中的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還有最近與中國關係急劇下滑的立陶宛,屬於“當機立斷派”,緊跟美國步伐,加入“外交抵制”行列。雖然新西蘭、比利時和奧地利也宣佈不會派政府代表出席,但其理由主要是因為疫情,並非屬於“外交抵制”。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劉江永教授對香港中通社記者指出,實際上“五眼聯盟”的所謂“抵制”也是“各懷鬼胎”,例如加拿大是因為孟晚舟事件引起中加關係的倒退;英國是因為香港問題,他要給中國“一些顏色”;而新西蘭明確講了是因為新冠疫情,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所謂政治外交抵制的問題。

不過,美國帶頭對北京冬奧會進行“抵制”的行為,並未發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情勢並未朝著美國期望的方向發展。

首先,美國在西方的重量級夥伴,法國、德國和義大利並未參與其中。尤其是法國總統馬克龍強調,“不應將運動政治化”;德國外長貝爾伯克也從“不排除可能抵制冬奧”的態度,轉為“冬奧會並不是對抗他國的政治手段”。其次,美國在亞太的堅實盟友韓國,已經表態不參與“抵制”行列,日本方面,除了首相岸田文雄16日稱本人不會出席外,也未表態是否會派官員出席。

劉江永認為,實際上日本人心裡是明白的,目前主要都是“盎格魯-撒克遜”這些國家在“抵制”,並不是世界的潮流和多數。所以日本並不會明目張膽去“抵制”。

對於這次以美國為首的“抵制”北京冬奧會的結果,同濟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夏立平教授16日對香港中通社記者表示,實際上這次拜登政府並沒有下功夫去推動所謂“外交抵制”的事情,也沒有下力氣遊說他的盟國,不派官員參加,包括美國白宮發言人普薩基在記者會上也拒絕用“外交抵制”來形容拜登政府的舉措。

在夏立平看來,美國政府此次不派官員參加冬奧會的舉措,主要是因為其國內政治因素。“拜登政府現在面臨國會內鷹派的強大壓力,如果他宣佈要派內閣級的官員參加北京冬奧會,美國國會肯定會通過某項決議甚至是法案禁止或抵制。做不到的事情還硬要去做,那拜登就更尷尬了。所以不如主動宣佈不派官員參與。”

夏立平強調,美國之所以不花力氣遊說盟友不派官員參加冬奧會的原因,就是因為他不想把中美關係搞得太僵。美國既要與中國戰略競爭,又要在合作的方面合作,例如氣候問題、伊朗核問題以及朝核問題等。在“習拜會”後,中美在媒體問題達成共識;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中美在格拉斯哥峰會上發佈了聯合聲明;當前,中美雙方還在商談一系列的交流,例如戰略穩定對話,四個工作組對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