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茂周邊商業及交通配套欠妥

2021-12-24

青茂口岸開通3個多月,已經成為了部分人士進出本澳時選擇所使用的口岸,有團體近日發布的有關青茂周邊問卷調查發現,青茂口岸開通後,離境及入境本澳時,選擇使用青茂口岸的受訪者各為3成88及3成半,雖然大部份受訪者仍是以關閘作為主要陸路進出珠澳口岸,可以反映出,青茂口岸一定程度上起到分流關閘口岸的作用。不過,不少意見,包括社團都有提出,青茂口岸周邊配套仍未完善的問題,特別是周邊商業元素和交通配套仍然強差人意。

關閘口岸由於歷史及地理因由,珠澳兩地在關閘及拱北口岸周邊配套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十分成熟;即使疫情前,港珠澳大橋口岸開通,由於與北區居民或其他區分居民有一定距離,而且口岸偏遠、缺乏商業配套,使用習慣上未能一下子成為居民進出本澳與珠海的首選;而今年在9月上旬開通的青茂口岸,投入使用來3個多月,由於地理位置不算十分偏遠,吸引到不少青洲區和附近居民使用,據街坊總會北區辦事處於今年10月下旬進行的《青茂口岸交通及周邊情況》問卷調查結果反映,青茂口岸開通後,出、入境時使用青茂口岸的人數佔一定比例。使用關閘口岸進出境的人士中,受訪的居民、外僱及旅客,在青茂口岸開通前由有9成75受訪者表示是經關閘口岸進出珠澳,至青茂口岸開通後,受訪者中青茂口岸離境時使用的比例有3成88、使用關閘口岸的有5成9;入境時最經常使用關閘口岸佔6成3,青茂口岸佔3成半;反映出,青茂口岸開通後有效緩解拱北口岸的通關壓力。

除了地理位置距離是考慮的首要,接近目的地、交通便利、過關人流、24小時通關、連接城軌珠海站、有免稅店等元素,是吸引受訪者選擇使用該口岸的考慮之列;在上述多種考慮因素中,青茂口岸澳方周邊的商業元素仍然較少,需要到青洲坊、青洲一帶才有民生類的商業配套,而在青洲坊對面巴士站下車,還需要經過接近1公里的腳程、過斑馬線或上/落電梯等,經過多重轉折方可到達口岸;同樣地,經青茂口岸抵澳亦然;便民程度和商業配套的確有待提高;筆者相信,進一步提升交通的便利性,例如增加快線、拉近巴士站與口岸的距離、加密巴士班次;以及完善到達該口岸的步行環境,都有需要。其次,是增加商業元素,特別是餐飲、零售等,方便使用者;情況就如港珠澳大橋一樣,欠缺商業配套,如非迫不得已,否則誰會優先選擇使用這個口岸,再看關閘口岸,多年來成為旅客、市民、外僱的使用首選,主因同樣離不開口岸周邊配套完善,成熟生活圈、商業配套林立、交通方便,應有盡有;青茂口岸若要提升吸引力,必需考慮周邊的交通、商業配套,除了服務口岸使用者,也對該區居民有利,可以提升青洲區的民生消費活力;口岸硬件完備,配套欠奉,無法吸引更多使用者和發揮其帶動周邊的成效 ,是一種浪費,久而久之,使用者認為配套不足,可能會棄用此口岸,帶來另一種浪費。在商業上,政府可以考慮善用青洲坊的鋪位,有一定人流後,其他私人物業的鋪位的商業活動都會隨之而來。

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