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界遺產數量全球第一如何『質』『量』齊飛?

2019-08-21

【中新社西寧8月20日電】(記者 張添福)2019年,中國世界遺產數量躍居全球第一,但如何實現『質』『量』齊飛?在青海西寧19日至20日舉行的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上,相關專家暢談世界遺產地保護。

中國自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來,已成為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目前,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55處,位居世界第一。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亞洲區主任Aban Marker Kabraji說,中國的世界遺產管理有效性高於全球平均水平,『我們的願景是每一個世界遺產都達到IUCN綠色名錄標準』。

『世界自然遺產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代表了世界頂尖的自然保護地管理水平。』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風景園林和景觀研究分院院長賈建中說,『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和管理應注重遺產的監測和適應性管理,注重社區的參與和合作管理,注重遺產的可持續旅遊和科普教育,注重多方參與管理體系的搭建。』

『要深刻認識世界自然遺產的自然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自然景觀、自然遺跡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所承載的自然資源產生的生態、科學和美學價值,』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西北調查規劃設計院副院長周歡水說,要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生態系統綜合管理思想,指導自然遺產地規劃。

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世界遺產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蕭時珍說,在世界遺產邊界之內或之外的基礎設施和其他發展項目的提案,應開展嚴格環境評估,如應當考慮它們是否符合為子孫後代保護該遺產地『突出普遍價值』的長期目標。

『中國大部分世界遺產所在區域有較大人口密度,協調遺產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管理景區內居民成為一些遺產內最突出的問題。』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風景園林和景觀研究分院副院長陳戰是說,『世界遺產大多在鄉村,應鼓勵和扶持有利於遺產地的農業生產活動,發展農村旅遊業,使其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型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示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