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多元方式提升居民保育世遺意識

2019-11-04

【特訊】早前統計局公佈今年第2季「市民參與文化活動調查」,數據表示最多本地居民參與的活動繼續是往電影院,有16.65萬人,按年增加0.6%;其次是往圖書館(13.76萬人)增加4.6%;參觀博物館或世遺景點則減少14.4%至8.62萬人。婦聯樂融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鄭德雄認為,應加強居民對澳門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育和推廣意識,向國際講好澳門故事。

鄭德雄指出,澳門是一個有極豐富文化底蘊的地方,幾百年來中西文化在此交匯,形成獨特的文化氣氛,澳門雖然地小但博物館林立,2005年起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澳門亮麗的名片,隨之亦吸引大批旅客慕名而來,感受澳門的小城魅力,同時,亦為本澳世遺保育工作帶來挑戰。雖然在當局的推動下,居民對世遺有更多了解,但仍然未能帶動全城攜手做好文遺保育工作的氛圍,《文化遺產保護法》至今已生效六年,但本澳仍不時出現文物被塗鴉的現象,反映推廣保育工作仍需加強。成為歷史城區是對一個城市的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肯定,鄭德雄認為全體居民既是澳門文化的導賞員,更是歷史城區的保育員,都有這個義務和責任,應更加重視和關心澳門文化遺產,了解澳門獨特的文化價值。

從統計局公佈的數字可見,居民參觀博物館或世遺景點的人數減少,反映推動文遺保育工作仍需加強,鄭德雄對此提出幾點建議:一、以多角度和多元化以及生動的方式向居民介紹世遺,包括加強入校向學生推廣,以及與社團合作舉辦講座或工作坊,讓居民更多認識世遺的推廣和傳承對澳門的重要性,提升居民的意識;二、加強向旅客宣傳《文化遺產保護法》,讓旅客知悉文化遺產的保護,以及破壞後的嚴重後果,使具普世價值的世界遺產得以代代相傳;三、博物館應跟上時代步伐,以新方式吸引新觀眾,包括應多應用AI技術,以科技手法將本來沉悶的歷史變得生動,利用科技傳播文化,讓更多年青人和兒童對博物館產生興趣,深入認識自己生活的城市,更好向國際講好澳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