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康:優化閒置土地舒緩社會問題

2020-02-01

何永康

【特訊】街坊總會社會事務委員會副主任何永康指出,特區政府近年回收多幅閒置土地,但不少都沒有進行發展規劃,違背了善用土地的理念,建議研究各種優化工作,如改建成臨時公園、戶外運動場地、泊車位等,藉以善用土地資源,避免土地長期閒置之餘,也能夠舒緩各區的民生問題。

何永康指出,澳門近年多幅土地批給因期限屆滿而宣告失效,部份亦已在終審法院完成審理,明確宣告土地的批給失效,意味著政府可以就這些土地進行發展規劃。而隨著終審法院的審理相繼完成,相信特區政府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閒置土地可以使用,可能未能短期做到,或是「做得切」規劃,土地進行臨時優化或是長期閒置將成其中一個社會問題。

他舉例,去年廣東大馬路、南灣湖、牧場街、北安填海區等多幅土地已於去年完成終審法院的審理,並進行了宣判,累計超過一萬平方米,等同約三十個標準籃球場的大小。但現時特區政府已「正式收回」一段時間,倘若特區政府於短期內會完成規劃並進行興建,以避免完成優化又拆卸這些設施,出現浪費公帑的原則進行閒置是可以接受,但倘若是未有任何規劃,就應該要研究進行臨時優化,避免土地長期閒置。

何永康分析,儘管臨時優化比閒置需要投入較多公帑及人力資源,但長期閒置會引來社會負面評價,成為社會詬病,臨時優化卻是正面評價,可以大大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亦能舒緩社會問題,減少社會的不滿。如過去李加祿街社會服務綜合大樓土地未有動工之前,亦曾作為臨時休憩區,並設立運動空間,即使這些設施在大樓動工後不復存在,但期間亦舒緩了區內休憩跟運動空間不足問題,受到居民所認同。又如政府能夠將現時部份閒置土地用作增設臨時車位,也能夠舒緩部份區內車位不足問題,從而減少社會衝突。

他希望特區政府善用閒置土地,不要「喂蚊式」處理,此舉將會出現「蝴蝶效應」,引申更多的社會問題,而應參考李加祿街等優化經驗,從舒緩社會問題,改善居民生活的方向出發,進行臨時優化,改善區內居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