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青年大灣區逐夢點滴

2021-12-31

【特稿】“我很幸運能通過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來到深圳工作。”26歲的香港青年李卓熹這樣回顧即將過去的2021年。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李卓熹稱自己以往與內地的聯繫基本都是“‘蜻蜓點水’式的旅行”。在英國讀研究生期間,他在和內地同學的交流中慢慢對內地產生了興趣覺得年輕人在大灣區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新華社昨日發佈了相關報道。

今年9月,李卓熹通過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入職普華永道,來到深圳從事諮詢工作。他的工作日常是幫助國內外的公司了解彼此需求,提供可行性方案達到彼此的合規性要求,推動商業合作。“諮詢工作屬於高端服務業,是香港的優勢產業,也是深圳現在大力發展的方向之一。”李卓熹說,“來到深圳工作,可以接觸到很多內地企業,增長個人閱歷。”

今年初,香港特區政府公佈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通過就業計劃獲聘的香港大學畢業生將被派駐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並可獲得每月1萬港元、為期最長18個月的津貼。

深圳鼓勵用人單位落地實施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在深就業的香港青年可享受每人每月1000元人民幣的生活補助。截至目前,有約530名香港青年通過該計劃來深工作。與李卓熹一樣,2021年剛完成大學學業的香港青年王肇聰也通過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加入騰訊並來到深圳工作,負責微信支付在港澳台地區的推廣。雖然目前僅僅工作了3個月,但王肇聰感覺已經學到了很多新東西。

澳門人黃書展已經在大灣區的幾個城市奮鬥了20年。從最開始在東莞受雇於一家港資IT公司為跨區域辦公的港資、台資企業客戶開通網絡專線,到創辦光聯集團為內地企業向全國擴展提供通信服務支持,黃書展實現了從就業到創業的轉變。

眼看著業務量不斷上升,黃書展卻在2017年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放棄原來的海外軟硬件合作伙伴,攜手國內公司,使用軟件定義廣域網為客戶服務。

這個決定曾讓公司業績一度跌落谷底。回頭看當年的轉型決定,黃書展並不後悔:“中國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因此我才決定把服務企業全部內地化,專注為內地企業提供服務。”

如今的光聯集團已經成為大灣區內重要的企業通信技術服務企業。黃書展認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為光聯集團的騰飛注入了新動能。“大灣區的特點就是港澳和內地的融合,我們也在尋找機會,看如何用我們的技術幫企業降低跨境網絡服務成本。”黃書展正帶領團隊將業務拓展到北京、上海、廈門等地,他期待未來能夠在大灣區有更多的機會。

>>趙瑞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