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者 初心不變

2022-05-19

【特稿】根據社工局婦女數據資料庫,本澳2020及2021離婚個案相若,均各為1310多宗,比2018(1544宗)及2019年(1435宗)低。嚮應5月15日國際家庭日,社工局聯同全澳48間社會服務機構,於5月和6月,在全澳各區開展300多項活動,期望藉活動提升居民在親子管教、家庭成員相處等能力,並加強居民及早求助的意識。疫情下,家庭成員相處引發的矛盾、糾紛、管教子女的問題增加,處理不好,除了破壞家庭成員之間感情,若夫妻之間矛盾、衝突增加,嚴重會導致家庭破碎;家庭成員之間需要學會如何讓相處變回初心。

「琴瑟和諧、相處和睦」的家庭狀況,相信不論是作為子女、還是父母者,都是最理想的狀態;近年,本澳高離婚率問題引起了社服團體和政府關注,主因與雙職家庭、輪值工作、社會環境變得複雜,子女或家長課餘、工餘時間花多了時間在個人娛樂、網上娛樂,導致父母與子女、夫妻之間、祖父母輩與孫輩的家庭成員之間溝通時間減少;疫情下市民留家抗疫時間增加,反而增加了矛盾,因為增加了相處時間、糾紛、衝突增加,導致家庭成員之間關係變差。有家長坦言,管教子女、子女學業問題令他們感到有壓力、更成為了爭吵、關係變差的導火線。人與人的溝通,本來就不容易,在心平氣和氣氛下進行溝通,也不是理所當然,子女會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不了解年青一代想法、將上一代想法、價值觀硬套落自己身上。

為人父母者,往往以「經驗值」主觀判斷事情,例如看到子女持著手機,第一反應判斷子女「又掛住打機、上網,唔做功課!」子女成績落後,自動將原因歸究於花太多時間在娛樂、網絡之上疏於學習所致,有時子女學習成績追不上,可能是課程內容加深,無法理解,對於這些情況,多少父母願意花時間、花耐性、心平靜氣去了解原因!轉個角色,又有多少個子女坦誠向父母表達自己的處境!一言不合,在不同的出發點、價值觀上看同一個問題,就會令關係迅間惡化,陷入惡化。夫妻之間相處,也相若,工作後回家,想有自己個人空間、娛樂,忽略了家庭的分擔,當壓力側重於其中一方,醞釀爆發點,日積月累,夫妻間紛爭增加、不滿、誤解加深,最終走到無法挽救的一步。

一旦家庭破碎,大人不好受、小朋友同樣不好過。家庭成員之間學會相處、了解、增加溝通,坦誠說出心裡話,是相處的不二之門,放下面子和過份主觀的想法,隔膜減少,有助相處。配合防疫政策,今年幸福家庭月系列活動,重點將會側重於宣傳家長親職教育及親子教育,推廣父母共同參與養育子女,以及推出更多家長網上自學資源,期望藉活動提升居民在親子管教、家庭成員相處等能力,和加強居民及早求助的意識,防範發生家庭問題時可以盡早尋求支援。父母可以抽出時間,參加課程,學回初心,與子女好好溝通、相處。

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