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溥森:塌牆毀屋善後應有安民方案

2022-07-06

陳溥森

【特訊】社會民生促進會會長/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陳溥森表示,上月9日,加思欄馬路後方M—021斜坡在連場大雨中發生山坭傾瀉,沖塌近20米的古城牆,毀壞嘉安閣大廈低層多個單位,事發至今已快將過去近一個月。據了解,經當局緊急善後,靠近嘉安閣一側的地方,已透過適當的土石回填及噴漿處理作了臨時加固。同時,也對受毀壞的住宅作出暫時清理和封隔,搶修工程比原計劃時間提前完成。本來,下一步的工作,就應該是進入落實修葺的階段,唯又發覺現存山坡的一段約10米古城牆出現斷裂和傾斜,有倒塌風險要進行局部拆除,令修葺工作更趨復雜。

陳溥森表示,如何開展修葺和後續跟進,既是嘉安閣塌牆毀屋事件善後工作的關鍵環節,也是受害家庭和市民大眾深切關注的焦點內容。唯直到目前為止,人們依然未見當局公佈清晣的權威方案,甚至連受害單位家人臨時棲息安排也欠奉信息,反爾卻見到行政部門辦事群龍無首、政出多門的表現。在事發初期,消防、工務、公建、房屋、文化和治安等部門都曾先後派員到現場察看檢查,臨走時均留下樓宇結構“初步判斷沒有即時危險”的結論。當有住戶追問這是否意味可回來居住時,各部門的回答均不相同,有的不建議入住,有的欲言又止,有的幹脆緘默不語。在如何處置受影響住戶的臨時安置問題上,人們更飽覽行政部門“各人自掃門前雪”的官場陋習:有部門表示,只能按排到青洲災民中心暫住;有部門表示,可免費安排到酒店住宿;有部門表示,請保存開支單據留待日後處理等等,令人聽罷進退失據,無所適從。好在後來當局仍有部門派員與各受損單位逐一協商,核實實際受損情況,並安排人員進行修葺,雖然工程尚未完成,住戶總算能回到原址在工程修葺中棲身生活。不管怎樣,嘉安閣山坭傾瀉事件早已上升為公共與論事件,而當局對本次公共危機處理卻“唔湯唔水”,既橫不到邊又縱不到底,留下眾多手尾與垢病。

陳溥森指出,古訓云:“治政之要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苦。”嘉安閣受害的住戶雖然只有區區的幾戶,也許在某些官員的心目中認為無足輕重,不必掛齒,但須知道民生無小事,冷漠幾戶家庭飛來橫禍的背後,隨時會湧起可以顛舶復舟的滔滔民意,為政者的怠政固然會使災民飽受煎熬,實際也在嚴重地損害政府的管治威信。善後工作如何開展?現時,受害的住戶、鄰近的大廈,以及市民大眾正引頸以待,迫切期望當局清晣處置如下問題:首先,現時對古城牆遺跡的處置態度,究竟是確定保存還是選擇舍棄?不要一時說有信心可以修復,一時又說暫無時間表。眾所周知,文物古跡的修復必須遵循原材質、原工藝、原形制、原結構的“修舊如舊”的原則,要完全落實到具體項目中,當局的把握在那里?時間又需多久?古城牆現呈支離破碎狀態,在市民生命安危受到威脅的情況下,趨吉避兇是首要,是否還值得再去花費人力物力予以維護復原?古城牆並非事件的孤獨部分,它包嵌在山體內,且同建築物相連,又連帶附近兩個建築地盤的施工,彼此利害互相糾纏交織,古城牆的取舍不確定,必然令整個修葺的加固和修復工作舉步維艱,甚至根本無從談起,影響將是全局性的,取態不能含糊搖擺。

其次,當局是如何落實斜坡安全監管工作的?澳門開埠,人們基本上是依山築室而居,山坭傾瀉一直引起人們的關注,故在27年前,政府就成立了斜坡安全工作小組,以監察本澳所有斜坡,定期對本澳的斜坡進行巡查和勘探,並將斜坡的風險級別分類,以確定哪些有需要及早加固和維修,屬私人斜坡則會要求斜坡所屬業權人跟進。10年前,又設立突發事件應對委員會,旨在全面協調、指揮和監督各公共實體採取緊急處理措施,以應對突然發生且造成或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唯這兩個機構在本次事件中不見發揮實際作用,不知現時是否依然存在?倘浪得虛名應向市民有個交代,若機構存在而履職不到位,甚至失職,則應獨立調查,把因果說明,將責任分清,展開追責工作,重樹施政威信。

再次,本次山坡加固和樓宇維修的還原標準是什麽?工程費用又如何劃分承擔?還有,事發初期受損住戶租賃酒店暫住的費用支出、家中石油氣中斷後另外購置使用之費用,以及單位內私人物品損壞等項目,又該如何追討賠償等等,皆因本次事件既涉及責任歸屬、且關乎文物保護、又關連公私兩個施工地盤,情況交錯復雜,不把脈絡梳理清楚,確定賠償範圍和金額,恐怕最終會算出一筆糊塗賬,冤枉的則是嘉安閣大廈的居民,以及無端支付的公幤。現時他們毫無信息,只能望天打卦,追討索償更是遙遙無期。不知當局何時能有統一的處理方案和時間表,讓受影響住戶獲得安全感,重樹信心,有計劃地安排新的生活。還有,在科技不斷進步時代,為監察斜坡安危,當局日後會否健全對應機構,考慮按風險級別分類,在技術層面加裝電子監察儀器,以利精準掌握山體水土流失,提前做好預防工作,杜絕同類事件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