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團體認兩地養老是趨勢

民生合作應以社服醫療先推

2019-03-12

【特訊】據統計局2018年年終統計,本澳老年人口(65歲及以上)佔11.1%,按年升0.6%,是第22年連續上升,揭示著老齡化問題將持續伴隨本澳。有學者就預計,因應澳門的發展定位及發展需求,人口規模將繼續上升,這個彈丸之地的資源問題將再面臨挑戰,而本澳長者未來移居至鄰近珠海、橫琴等地區進行“養老”,或許會成一股新趨勢,也不失為另一條選擇。

要制訂養老政策,讓長者養老的生活過得好,中華青年進步協會秘書處秘書李俊強認為,首先要推動“醫養結合”。據本澳慢性病防制委員會於2018 年 3 月發表之《2017 年度工作報告 及 2018 年工作計劃》,本澳死亡數例多受“四大慢性病”影響,佔總死亡數 64.8%,四大慢性病包括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是影響著長者出行及生活狀況的一大因素。因此必須考慮如何在不影響當地醫療運作機制下積極配合澳門慢性病患的“規則”,如本澳合符資格的長者可獲割免收費進行一周三次,俗稱“洗腎”、“洗血”的血液透析治療以及後續接送服務,而內地醫療機構是否提供與本澳相同的醫療福利,做到“福利社保兩地通”,相信是長者決定移居“養老”的一大因素。

其次是“綜合性配套設施”,鄰近地區在城市規劃中,多有規劃“小區”去確保長者一個舒適生活圈。要保證優質養老服務,除上述的醫療和用地方面,“小區”附近是否建設有完善的養老機構、社區服務,而機構內又有否足夠且專業的醫護人員及社服人員,為長者的養老生活提供高質量的社文活動及日常護理。未來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定為澳門帶來大量資源,但澳門除了吸收、消化之餘,也應擴大腳步走出去,如組織醫護或社服人員的培養隊伍,主動與當地建立一套有共識的專業人才培養制度,讓兩地在人資方面有一致的專業性,相信有助緩解長遠以來醫護及社服人員的人手問題,讓長者得享安康,頤養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