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可能利用『台北法案』交換台灣開放美豬進口?

2020-03-05

【香港中通社3月4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殷田靜子)美國聯邦眾議院預計當地時間4日下午進行“台北法案”記名表決。共和黨眾議員匡希恒(John Curtis)表示,台北法案有三作用,包括贊同美台自由貿易協定、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並擁有會員資格,與協助台灣維持在全球的合作夥伴與盟友關係。

“台北法案”全名為“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參議院於去年10月29日“一致同意”通過了參院版“台北法案”,眾議院外委會隔天以口頭表決方式,無異議通過眾院版本。該法案要求美國行政部門以積極行動支持台灣與世界各國建立“正式及非正式的外交夥伴關係”,針對損害台灣“外交關係”的國家,在“符合美方利益下”,美國可考慮降低對其經濟或外交的來往為響應。

台灣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潘兆民4日對香港中通社記者表示,蔡英文上任之後斷交7個“邦交國”,在“外交”上受到相當大的傷害,在此情緒影響之下,美國適時地推動“台北法案”,就是看準了台灣民衆對台灣“走不出去”的焦慮感,對台灣來說是高興且正面的。

但是,這份看似對台灣撐腰的“友台”法案,台灣在感謝之餘,似乎也有些擔憂。台灣前“外交官”劉仕傑早在去年9月就撰文指出,國際政治向來有得有失,拿了好處總不能不回饋對方。

劉仕傑所指的就是“台北法案”的作用之一:贊同美台自由貿易協定(FTA)。劉仕傑分析,洽簽FTA的第一步,就是重啓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美國可能會重提開放美豬進口問題。而事實上,就在蔡英文1月11日勝選後,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就表示,美方希望在美豬、美牛對台出口議題上看到進展。

所以在潘兆民看來,“台北法案”是一份來自美國支持的善意,也是沉重的善意。因為一旦開放美豬進口,將會對台灣家畜產業帶來立即顯現的影響。料台當局也不敢明目張膽地與美國唱反調,那要如何面對台灣的豬農豬商?

潘兆民強調:“國際政治是相當現實的,強調互惠,美國也一樣,尤其特朗普還是做生意的,怎麼會沒有利益的考量在裡面?”就美國的經濟戰略而言,當然希望“你也給我好處”,何況“台北法案”是美國的高度善意,等於讓台灣在國際間“國格化”,台灣要拿什麼來回饋?

“美國會認為,我是大經濟體,台灣是小經濟體,我們兩個如果平起平坐來談的話,對美國是不公平的,所以台灣必須先開放美國的家畜產品進口,我才跟你談。”潘兆民說,過去奧巴馬時代是這樣,現在特朗普也會如此。現在又正面臨美國大選,特朗普的選票大多來自於農業縣,若台灣開放美豬進口,將會是特朗普的又一政績,也會是對他競選的助攻。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復國也對中通社記者表示,美國利用“台北法案”交換台灣開放美豬進口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當“台北法案”通過後,若要促成雙方的自由貿易,台灣方面能讓步的因素就祗有美豬和美牛的問題了。

“這對台灣來說,很可能會變成內部社會的反彈,因為這會犧牲到農民的利益。”劉復國補充道,還值得關注的是,早在馬英九當政時期,民進黨是堅決反對開放美牛進口議題的。現在反過來,民進黨做了主角,但議題性質本身並無變化,台當局應該如何解決這個挑戰性的問題,降低社會上的對立?

在劉復國看來,雖然目前這個問題還沒擺上檯面,但大家可以預想到,台當局很可能面臨開放美豬進口的議題。因為他們有自由貿易協定這樣大的“外交”目標,在這之前,要解決的兩個難題就包括美豬和美牛。因此,如果“台北法案”通過,台當局開始要把開放美豬進口的政策往前推的時候,島內一定會有一些比較大的衝擊。到時就要看民進黨當局有沒有這樣的智慧去化解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