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從厄瓜多爾進口凍蝦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

2020-07-11

【香港中通社7月10日電】中國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畢克新10日介紹,中國海關日前從厄瓜多爾進口的凍蝦外包裝上檢測出新冠病毒,已暫停相關企業的產品進口。

畢克新表示,中國海關近日對進口冷鏈食品開展了新冠病毒風險監測。到9日24時,共抽樣監測樣本227934個,包括產品樣本、內外包裝樣本和環境樣本。7月3日,遼寧大連海關從裝在厄瓜多爾企業生產的凍南美白蝦集裝箱內壁1個樣品樣本中,從厄瓜多爾企業生產的凍南美白蝦的3個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同日,福建廈門海關從厄瓜多爾企業生產的凍南美白蝦的2個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畢克新指出,上述企業的凍南美白蝦蝦體和內包裝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其他227928個樣本檢測全部為陰性。對檢出陽性的樣本,經核酸序列分析並經專家研判,檢測結果提示,上述厄瓜多爾3家企業產品的集裝箱環境、貨物外包裝存在被新冠病毒污染的風險。

專家研判認為,檢出結果不代表具有傳染性,但反映出相關企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為保護消費者健康,中國海關總署決定自10日起暫停掛斷上述3家企業在華註冊資格,暫停上述3家企業產品出進口,對暫扣的貨物採取退貨、銷毀等處理措施。

針對有國家和國際組織質疑中國開展進口冷鏈食品等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問題,畢克新指出,中國海關開展進口冷鏈食品等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是預防新冠病毒從進口冷鏈食品渠道傳入風險的重要舉措,符合世界貿易組織有關規定,國內法律依據充分。這是為保護人民身體健康而採取的必要措施,不影響國際正常貿易的開展。

中國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10日也對媒體表示,針對近期北京市發生的聚集性感染,出於對國內消費者健康安全的考慮,中國有關部門在符合世貿組織相關規定的前提下,加強了生鮮冷鏈產品的新冠病毒風險監測,確保進口食品安全。『需要強調的是,加強監管與通關便利並不矛盾,越是加強監管,越要提高效率、便利企業』。

中國食品安全官員: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幾率非常小

【中新社北京7月10日電】(記者 李亞南)在10日舉行的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李寧指出,基於國際組織相關權威機構的觀點和現有證據,冷凍水產品與冷藏肉類食品作為新冠病毒傳染源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由於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出現聚集病例,美國、歐洲等地肉類加工企業集中發生疫情,食品特別是進口食品及其冷鏈運輸等環節會否造成新冠病毒傳播,成為當下廣受關注話題。

李寧介紹說,世界衛生組織、歐洲食品安全局、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權威組織和機構都有明確觀點,即新冠病毒主要通過人的呼吸道、飛沫和人與人密切接觸傳播,經消化道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目前尚無新冠病毒經食物傳播的證據。

『到目前,全球確診報告的1000多萬病例,我們國家確診報告的8萬多病例,也都沒有因進食食品而出現病例的報道。』她說。

這位食品安全官員表示,中國針對冷凍食品的生產經營有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相關標準規範。此外,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正在組織制定關於冷鏈食品的生產經營衛生規範,對食品冷鏈的各個環節提出了具體的食品安全規定。

『這個規範的制定不僅僅針對新冠肺炎的預防,』李寧說,『對全面提昇食品冷鏈的衛生狀況和預防疾病,都是極其重要的。』

她也指出,在食品生產加工銷售的各個環節,如果周圍環境被新冠病毒污染,或食品從業人員是新冠病毒感染者,都有可能對食品造成污染。食品從業人員要嚴格按照相關規範和要求進行操作,做好食品生產加工銷售環境和設施的衛生消毒。

李寧也提示,食品從業人員要加強自我健康監測,一旦出現發熱、咳嗽、乏力等症狀,要立刻離崗就診並報告,千萬不能帶病從業。

據她介紹,近期中國各地加強了食品等樣品中新冠病毒的監測。截至本月7日,包括浙江、雲南、河南、山東、寧夏等地上報的近6萬份食品等樣品中,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綜合來看,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幾率是非常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