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寫真:逐夢驚喜勝於金錢

『洋葱田』創辦人打造恒春名片

2019-03-13

圖為張嘉芬展示剛出爐的洋葱酥。(中新社)

【中新社屏東3月12日電】(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孔任遠)56歲的“洋葱田”烘焙坊創辦人張嘉芬想念已故的父親時,會埋頭切洋葱,“放肆地流眼淚”。

“父親沒看到我做洋葱酥成功就離開人世,這是我人生一大遺憾。”近日,張嘉芬在台灣屏東縣恒春鎮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一度哽咽。

曾就職航空公司,當過報社記者,開過雙語幼教班,張嘉芬的經濟條件過衣食無憂的生活綽綽有餘。但為打造恒春特色美食,讓家鄉的洋葱提昇價值,她將父親留在恒春最大的摩托車行改成烘培店,研發洋葱酥。

恒春是台灣洋葱主要產地之一。恒春鎮農委會推廣部主任林恒生告訴記者,當地種植洋葱已有近百年曆史,目前洋葱地逾250公頃。但近年來洋葱出口萎縮,未及時進入市場的需冷藏存儲,研發相關加工品成為拓展新銷路的重要途徑。

“洋葱被視為與恒春人最有情感聯結的農作物。”張嘉芬認為,如果能大量研發成美食,不僅銷路不再單一,還能讓人口老化的屏東縣經濟活絡。

張嘉芬提出設想之初遭到父母強烈反對。“他們認為我應該做比較秀氣的工作。”周圍還有人質疑,“是不是在台北混不下去所以回鄉”。

“相信路都是人走出來的。”張嘉芬堅持研製洋葱酥,“希望打造成恒春的名片”。

研發之初,她每天在厨房約16小時,琢磨如何將洋葱的甘甜與香氣收入糕餅中。剝葱、切葱、熬煮,即便戴上口罩或泳鏡,還是會被葱味熏得淚流滿面。

洋葱酥製作的難點,主要在於內餡的熬煮。張嘉芬說,翻炒洋葱餡需約6小時,既要技術,也要體力。一不留神炒焦就整鍋作廢,目前難用機器取代。經過多次失敗與調整、歷時約兩年,她才做出自己認為理想的口感。

恒春半島是南台灣旅遊勝地。作為全台唯一一家洋葱酥專賣店,張嘉芬的店舖2011年開張以來,曾吸引許多旅客。“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可賣幾百顆洋葱酥。”

但近年來,到恒春的旅客有所下降,洋葱酥生意也不如往昔,有時一天祗賣十幾顆。

儘管如此,張嘉芬堅持在地販售,不做網絡銷售,也不在其他縣市辦理代售點。“目的是希望小店能吸引遊客來。讓遊客說到洋葱酥,就想到恒春。”

為滿足旅客不同口味愛好,張嘉芬近年還研發葱仔餅、洋葱冰淇淋等產品。曾有大陸遊客返家後還打電話訂購。

記者探訪“洋葱田”時,一個大型洋葱玩偶格外引人注目。櫃檯和牆壁上,有旅客來此拍的照片。還有遊客在留言板寫道:“老闆賣的不祗是濃濃恒春味美食,還有讓家鄉要更好的心。”

張嘉芬與大陸頗有緣份。上海東方衛視《挑戰極限》節目組曾來店拍攝,使她一度在大陸小有名氣。幾年前“登陸”參加食品展,她逛街時還被大陸民眾認出。目前店裡除張嘉芬夫婦外,還雇了兩名大陸新娘幫忙打理生意。

張嘉芬表示,希望包括大陸遊客在內的更多旅客來恒春欣賞風景、品嚐美食。

過去在台北工作時,張嘉芬曾覺得自己像誤入都市叢林的兔子。如今返鄉創業,她認為雖然艱辛,但活得很踏實。

“鍾于自己的選擇,自然樂在其中。”張嘉芬說,能在家鄉創業打拼是福氣,逐夢的驚喜,比獲得金錢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