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民企發展兩大舉措值得關注

2018-11-07

【香港中通社北京11月6日電】(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莊敬千)內地今年以來圍繞『民營經濟退場』的爭論在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1日主持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後正式畫上句號,代之而來的是中央和地方一系列務實且具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

首先是強化競爭中立政策,其中減小國企與民企間的融資待遇差異成為當務之急。

『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制約內地民企發展的『頑症』。由於民企相較於國企生存能力偏低,信用風險偏高,在中國經濟放緩、『去杠杆』持續的背景下,銀行更樂於放款給國企;此外,佔據內地銀行體系半壁江山的工、農、中、建、交等大型銀行均脫胎於國有商業銀行,天然地更傾向於服務國企。以2016年為例,企業新增貸款有78%流向國企,而民企僅佔17%。

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茅6日表示,今後將採取競爭中立政策,對內資外資、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大企業和中小企業一視同仁,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北京觀察家指出,競爭中立政策將對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型民企的融資提供更多便利。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周來,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政府部門和地方監管部門已陸續部署和出台新一輪支持民營經濟的政策措施。其中,推動銀行資金向民營企業傾斜、直接為民營企業提供流動性支持、完善融資擔保制度等成為各地政策清單上的重要選項。另一方面,沉寂許久的注册制改革有了重大突破。

5日,習近平在上海出席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時宣佈,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册制。證監會隨後表示,科創板獨立於主板,將在盈利狀況、股權結構等方面做出更為妥善的差異化安排,增強對創新企業的包容性和適應性。

按照IPO(首次公開募股)核准制,三年持續盈利、淨利潤累計超過3000萬等硬性門檻,一度使不少內地互聯網公司和科技企業『遠走他鄉』,赴港、赴美上市。因此,早在2013年,中共高層就曾提出『推進股票發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以使內地市場更加重視『價值投資』。然而,這一金融領域改革的推進卻比想象中更加緩慢。

內地財經學者表示,設立科創板、試點注册制意味著資本市場重大基礎性改革的再次啟動。其推出將為暫時沒有盈利或股權架構複雜的科技創新企業提供一條新的、門檻較低的國內上市渠道;對投資機構來說,則是多了一條重要的快速退出通道。換言之,這將為內地創新企業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