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只有上班沒有下班」的工作

婦聯提八建議倡以實際措施支援家庭照顧者

2020-05-11

黃潔貞(右)和庄玲玲

袁小菱(左)和周惠儀

【特訊】5月10日是母親節,旨在藉著節日向母親表達謝意,以慰勞她們平時辛勤的付出。疫情下,在家抗疫時間長,包括母親在內的廣大家庭照顧者都比平日更忙碌壓力更大,但作為家人和子女的又是否有向她們說一聲「謝謝您,辛苦了」呢?婦聯總會於四月開展「家庭照顧者現況和需求問卷調查」,副理事長袁小菱指有近八成家庭照顧受訪者,認為現時政府針對全職或帶職家庭照顧者的支援不足夠,受訪者對目前家庭照顧情況的滿意度為5.47分(滿分為10分),屬中下水平,她期望政府和社會以更前瞻的政策和針對措施,肯定這群在家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

每周需要花56小時以上照顧家庭

袁小菱提到,有54%全職家庭照顧者表示每周需要花56小時以上照顧家庭,即每天花8小時或以上,16%受訪者表示每周花48小時,15%受訪者每周花12小時,從時數上說,家庭照顧者可謂全年無休。值得留意的是,有近三成在職家庭照顧受訪者表示除了自身工作外,每周仍需要花56小時以上,即每天花8小時或以上照顧家庭。另一方面,有七成受訪者認同「全職家庭照顧者沒有收入來源或會產生自卑感,社會地位低微,從而容易沒有自信」的說法,以及82%受訪者認同「社會對於照顧家庭的責任和意識薄弱,各項措施和政策較易忽略家庭照顧者需要」的說法。

副理事長周惠儀指,在照顧家庭的工作上,受訪者表示日常需要照顧子女生活起居的有近九成;逾八成表示需要處理家庭事務及家務等工作;近八成需要監督和協助子女學習。此外,亦有11.5%受訪者表示需要照顧長者起居生活,4.5%表示需要照顧行動不便的家庭成員起居生活,以及2.7%受訪者表示需要照顧有特殊需要的兒童。

周惠儀提到,照顧者也有被照顧的需要,調查顯示全職家庭照顧者和在職家庭照顧者都有不同方面的訴求。全職家庭照顧者比較希望「給予法定的社會地位,保障家庭照顧者的權益」、「加強教育和宣傳工作,讓大眾了解家庭照顧者的工作和責任」、「加快推出照顧者津貼」、「設立全職照顧者保障制度」及「研究制定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在職家庭照顧者比較希望「針對家庭照顧者提供情緒協助」及「推出社區保母服務計劃」。當中以「加快推出照顧者津貼」的訴求最多,有近八成;其次是加強教育和宣傳工作,有近七成。特區政府在最新的施政報告中,表示將會推出照顧者津貼先行計劃,她相信措施是對照顧者的勞動付出予以肯定的其中一種實際行動。

社會需重視家庭照顧者貢獻

家庭照顧者就有如一份「只有上班沒有下班」的工作,既無年假也無病假,若是在職家庭照顧者更是在公司下班,再回到家中上班,加上現時社會仍在抗擊疫情當中,家庭照顧的擔子比平常更重。婦聯期望通過以多元化和具前瞻性的家庭政策和措施,為全職、兼職家庭照顧者提供實際支援,提升社會對照顧者的肯定及認同,並分別提出以下建議。

身兼立法議員的副理事長黃潔貞建議,修訂《家庭政策綱要法》以配合社會發展需求。以政府作為主導,透過集中統籌、監督及修改頒佈超過二十多年的《綱要法》,將家庭元素滲入各項政策,貫穿未來施政和公共部門的行政理念,發揮指導作用,從法律上、政策上針對本澳家庭制訂更實質性支援;確保《綱要法》中的目標,能夠具有完整性和可操作性;盡快推出照顧者津貼先導計劃,並同步進行照顧者津貼體系,包括擬定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的定義、建構與推行照顧者津貼相關的評估、監管、法律、技術、行政系統與機制來進一步細化有關工作。

另一方面,黃潔貞建議完善托兒、托管及長者安老服務,為照顧者提供更多支援。合理規劃托額分佈,增加托管服務為學童提供課後照顧;增加社區長者支援服務,加快長者公寓規劃,增加長者日間服務及安老院舍床位,縮短輪入院舍時間;加強對有特殊兒童家長的支援,透過政府及社服機構合作包括提供更多康復治療及心理支援的額度;並增加治療師本地培訓,緩解現時社會對治療服務的殷切需求。

合力推動和宣傳「家庭友善措施」

身兼婦女及兒童事務委員會委員、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庄玲玲建議,政府、社會和企業多方合力推動和宣傳「家庭友善措施」,包括為全職照顧者提供實質的家庭友善措施,為在職照顧者提供彈性上班措施、家事休假等不同措施;研究建立非全職僱員的制度,為有需要兼職或自由職業的照顧者提供保障;建議當局將「家庭照顧者」列入政府統計範圍,把他們對家庭的勞動和付出作出統計和數據化,以作日後制定家庭政策及稅務政策的參考。

對提升兩性平等和婦女素質方面,庄玲玲建議加強社會宣傳教育,平衡家庭照顧責任,倡議家庭性別角色的多元化,摒棄性別刻板,進一步推動本澳兩性平等,推動家庭成員共同承擔起家庭照顧的責任;另外,政府與高校、社團可以合作推出照顧者自學計劃,協助因照顧家庭而暫時無法工作或停職的婦女提升技能,提升個人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