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香港共接獲2292宗口罩騙案

2020-09-14

【香港中通社9月13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劉俊杰)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9個月,市民外出工作、消遣的日常生活在疫情下轉為居家抗疫,網上活動相對增加,惟不法分子利用市民對防疫物資的渴求,趁機透過互聯網騙取金錢。2020年上半年科技罪案高達6414宗,當中2292宗屬於口罩騙案,從事教育工作的陳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受害者。

47歲的小學教師陳女士在口罩騙案中被騙1500港元,提起受騙過程她搖頭直言非常懊惱。她在2月全城搶購口罩時,碰巧在社交平台尋獲一間網店,聲稱能代購韓國口罩,“沒想到從頭到尾都是精心設計的騙案”。

當時陳女士僅餘10片口罩,還要幫不懂上網的父母搶購。她曾連續4天下班後不回家,在市區久尋口罩不獲“感覺又焦慮又絕望”。陳小姐苦笑表示,當時找到該店時,“就像中了六合彩”。

數日後面臨全家“無罩可戴”,陳小姐來不及確認該店是否可靠,就按店家的要求,下單後立即以線上支付程式‘轉數快’向對方支付1500港元,訂購1盒N95和2盒KF95口罩。

2月底陳小姐向該店查詢,店主稱韓國疫情嚴峻,以致物流延誤至3月中才能到貨。陳小姐沮喪地告訴記者,店長在3月中起不斷敷衍、推託,直到4月初找不到人,網店跟社交平台關閉,“我才確認我被騙了”。

“後來想想,當時我怎麼這麼傻相信他,是因為他網店設計的很真實”,陳女士解釋,網店比拍賣平台或社交媒體上的個體戶看似更可靠,該店更標明“實體店在新蒲崗”、“每單限購3件,重複訂購會截單”這類備註,“想必這都是騙人的手段”。

陳小姐想報警求助時才發現對方使用‘轉數快’收付款,完全避開了身份認證。她只能加入苦主群組,希望收集夠證據後討回公道。

記者就口罩騙案猖獗向香港警方查詢得悉,2020年上半年共有6414宗科技罪案,較去年同期上升3326宗,升幅超過1倍。

口罩騙案則是其中的重災區,警方於2020年上半年共接獲2292宗口罩騙案,涉及損失金額約7022萬元,佔整體網上購物騙案 (4046宗) 的57% 及整體損失金額 (8880萬元) 的79%。

警方指出,騙徒接觸受害人的常見方法有兩種,一是設立假網站或寄出釣魚電郵,引誘受害人受騙;二是通過市民常用的網上社交平台、二手買賣或網上拍賣網站接觸受害人。

騙徒會訛稱有口罩出售,但收到受害人付款後不會發貨,又或者只派送一些劣質口罩予受害人“應急”,以作拖延,繼而失去聯絡。部分騙徒單獨犯案,部分則以小型集團方式操作,以誘使他人出售或轉讓的銀行戶口用作傀儡戶口收取騙款。

警方認為,這與市民在疫情下有較多時間在家工作及留家抗疫有關,由於網上活動相對增加,令不法之徒有機可乘。不過,經過警方的拘捕行動及防罪宣傳後,口罩騙案的案件數字由2020年2月高峰的873宗回落至6月份的109宗。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消委會)在回覆記者查詢時同樣表示,今年上半年接獲超過2200宗涉及口罩等防疫物品在網上交易的投訴,部分騙案涉及刑事成分,亦有個案涉及劣質貨品。

消委會提醒,網購看似快捷方便甚至廉宜,但消費者需時刻保持理性謹慎。消委會建議,在了解產品質素、商戶口碑、買賣條款,甚至確定交易平台之真偽前,切勿急於付款,尤其涉及大額預繳式消費,消費者更要清楚衡量實際需要,並妥善保存所有交易記錄截圖,備作爭議時的憑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