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必須要服務實體經濟

許正宇:研究推進港股或其他資產用人民幣交易

2021-09-22

【香港中通社9月21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黎金良)由國務院港澳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等多個部門組成的國家“十四五”規劃宣講團早前在香港展開相關系列宣講活動,其中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下的角色和如何抓緊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成為焦點。在這方面,香港決策官員在思考什麼?下一步會如何做?

作為特區政府的決策部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近日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透露,下一步是研究如何推進香港股票或其他資產,用人民幣交易和交收。

據許正宇介紹,在香港市場,目前已經有股票、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及大約40個ETF(交易所買賣基金)都是用人民幣計價,所以下一步是研究如何推進其他股票或資產都用人民幣交易和交收。

“現在在滬深港通或‘南向通’,對於一些港股交易的人民幣的需求,因為從這角度來說,內地投資者拿著人民幣,其實同一時間他們通過‘南向通’去買港股,我們現在積極在想如何在那邊開始。”許正宇說,這是一個新方向。而從另一角度來說,這亦更滿足內地投資者用人民幣投資港股的需求,同時配合國家的人民幣國際化發展。

隨著內地經濟發展的速度加快,內地居民或企業對境外資產配置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隨著參與度越來越高,面對的環境也會越來越複雜。許正宇說,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不只是“聚財增值”的中心,也是風險管理的中心。“我們很多完善的風險管理方案一直在做,也一直服務國際不同層面的機構。”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許正宇說,過去一段時間,內地與香港之間已建立滬港通、深港通、債券“北向通”“南向通”,以至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等互聯互通安排,“有股票市場的,有債券市場的,也有在銀行間的,下一步準備推展到保險業方面,希望在大灣區的內地城市有售後服務中心”。

“金融不是只是自娛自樂,我們必須要服務實體經濟。”許正宇說,對比國際的灣區,紐約、東京和三藩市這三個灣區的服務業佔GDP的八成,而粵港澳大灣區約佔六成多。再看看香港的GDP構成,有九成多是服務業。

“粵港澳大灣區的服務水平要進一步提升,香港有很明顯的優勢,就是如何輸出我們的服務業去服務整個大灣區。”許正宇認為,粵港澳大灣區集合了三個灣區的特點,有紐約的金融中心,即香港;有類似於矽谷的一個科技引擎,即深圳;在廣東的9個城市,有一些高新產業,有點像東京灣的高新產業。“所以,我們如何去對接內地的需求,未來是一個很大的方向。”

此外,前海也是一個很大的平台。許正宇說,前海引入的外資有九成是香港,“要讓香港的服務業更好地在前海落地,由此輻射至整個大灣區,這是我們正在考慮的方向。”